当前位置: 首页 > 技术区 > 植物篇 > 地被类植物技术篇 > 泥胡菜

泥胡菜

广西花卉网 / 2018-03-16

泥胡菜,菊科植物泥胡菜,又名猪兜菜(广西),艾草(海南)。一年生草本,高30-100厘米。花果期3-8月。生于山坡、山谷、平原、丘陵,林缘、林下、草地、荒地、田间、河边、路旁等处普遍有之,海拔50-3280米。除新疆、西藏外,遍布全国。朝鲜、日本、中南半岛、南亚及澳大利亚普遍分布,模式标本采自我国东部。 全株可入药。

概述

泥胡菜泥胡菜

泥胡菜出自《救荒本草》。

泥胡菜二年生草本,高30-80cm。根圆锥形,肉质。茎直立,具纵沟纹,无毛或具白色蛛丝状毛。基生叶莲座状,具柄,倒披针形或倒披针状椭圆形,长7-21cm,根提琴状羽状分裂,顶裂片三角形,较大,有时3裂,侧裂片7-8对,长椭圆状披针形,下面被白色蛛丝状毛;中部叶椭圆形,无柄,羽状分裂;上部叶条状披针形至条形。头状花序多数,有长梗;总苞于形,长12-14mm,宽18-22mm;总苞片5-8层,外层较短,卵形,中层椭圆形,内层条状披针形,各层总苞片背面先端下具1紫红色鸡冠状附片;花紫色。瘦果椭圆形,长2.5mm,具15条纵肋;冠毛白色,2列,羽毛状。花期5-6月 。

菊科泥胡菜,清热解毒人人爱,消肿又祛瘀,止血正骨折,效力稳且快。

药品简述

泥胡菜泥胡菜

药名:泥胡菜

汉语拼音:NíHúCài

英文名:HerbofLyrateHemistepta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emisteptalyrata(Bunge)Bunge[H.carthamoides(Buch.-Ham.)O.Kuntze;Saussureacarthamoides(Ham.)Benth.]

功效分类:清热解毒药

科属分类:菊科

别名:苦马菜、牛插鼻、石灰菜、糯米菜、猫骨头、剪刀草、绒球、苦郎头、苦蓝关菜、石灰青、田青、野苦麻、苦荬菜、猪兜菜、艾草。

性味:味辛;苦;性寒。

归经:(暂缺资料)

功能:清热解毒;散结消肿。

主治:痔漏;痈肿疔疮;乳痈;淋巴结炎;风疹痒;外伤出血;骨折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

生态环境:生于路旁、荒草丛中或水沟边。

资源分布:我国南北各地大都有分布。越南、老挝、印度、日本、朝鲜也有。
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泥胡菜的全草或根。

采收储藏:夏、秋季采集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炮制方法:

用药禁忌

(暂缺资料)

常用选方

泥胡菜泥胡菜

1、治各种疮疡:泥胡菜、蒲公英各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)

2、治疔疮:泥胡菜根、苧麻根、折耳根各适量,捣绒敷患处。

3、治乳痈:泥胡菜叶、蒲公英各适量。捣绒外敷。

4、治刀伤出血:泥胡菜叶适量。捣绒敷伤处。

5、治骨折:泥胡菜叶适量。捣绒包骨折处。(②方以下出《贵州草药》

各家论述

1、《质问本草》:煎汤,洗大肠痔漏。

2、《贵州草药》:清热解毒,祛瘀生肌。

营养分析

泥胡菜泥胡菜

泥胡菜性味苦凉,具有清热解毒、消肿祛瘀的功效。治痔漏、痈肿疗疮、外伤出血、骨折。《贵州草药》载“清热解毒,法瘀生肌。”。四川民间用于治疗白内障,疗效较好。

江浙一带清明节有食用青团的习惯,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种,泥胡菜、艾蒿、鼠曲草。泥胡菜汆后色做碧绿,以前常用,现在用的已不多见。

饲用价值

泥胡菜泥胡菜莲座期叶片柔软,气味纯正,开花期前茎秆脆嫩,水分多,纤维少,花蕾和幼苗不仅为多数家畜所喜食,而且是人们春季食用的野菜,是猪、禽、兔的优质饲草,全株切碎煮熟喂猪,饲用价值更高。进入结籽期,根出叶老化,茸毛粗硬,叶绿体解体,叶片枯黄,除煮熟喂猪外,多数家畜不再采食。所以,泥胡菜是一种春季短期饲用牧草。

生药材鉴定

性状鉴别

全草长30-80cm。工茎具纵棱,光滑或略被绵毛。叶互生,多卷曲皱缩,完整叶片呈倒披针状卵圆形或倒披针形,羽状深裂。常有头状花序或球形总苞。瘦果圆柱形,长2.5mm,具纵棱及白色冠毛。气微,味微苦。

栽培要点

泥胡菜泥胡菜

泥胡菜是一种野生牧草,尚未见栽培报道。

鉴于泥胡菜喜湿、耐微碱的抗逆性和早春快速生长的特点,具有缓解春季青饲料不足的价值。从1983年起,连续3年在黄河背河洼碱齐耕地上进行了人工播种育草试验。

3年中分别获得亩产342kg、356kg和325kg的干草产量,比对照天然草地,分别平均增加产草量2.7倍、2.8倍和2.5倍,增草效益显著。

科属简介

泥胡菜泥胡菜

菊科(ompositae,Asteraceae),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最大的1科。有一致的小花结构。小花管状,辐射对称,或舌状而两侧对称,或花冠管状而花冠裂片二唇形。多数小花密集排列,外覆以总苞片而形成一致的头状花序。共13族1300余属,近22万种,除南极外,全球分布。中国约有220属近3000种,全国各地分布,其中异裂菊属、复芒菊属、太行菊属、画笔菊属、重羽菊属、黄缨菊属、川木香属、球菊属(Bolocephalus)、葶菊属、栌菊木属、蚂蚱腿子属、花佩属、华蟹甲草、华千里光属、紫菊属、君范菊属等15属为中国特有。

斑鸠菊族集中于南美北部和中部,非洲有较大的发展。泽兰族集中分布于中美洲。

紫菀族全球分布。春黄菊族主要是东半球的类群,北美种类甚少。

旋覆花族主要分布于非洲和大洋洲。

菊苣族主要分布欧洲,北美地区也有极大的种属多样性。菊科13个族中,向日葵族最大,有221属,主要分布在南美和北美;

最小的一族是万寿菊族,仅有11属,主要分布南美洲;这两个族在中国全部为引种栽培或归化。

菊科有大量的药用、观赏和经济植物。

药用植物有佩兰艾纳香火绒草、天名精、野菊菊花青蒿、款冬、千里光白术苍术牛蒡雪莲花红花水飞蓟蒲公英等。在中国菊科植物中,大约有300种可为药用。向日葵、红花为油料植物,在中国西北有大面积栽培。

原产热带美洲的甜叶菊,含极高糖分,为食品工业原料,中国引种栽培。洋姜块茎可加工成酱菜,茼蒿是中国各地的蔬菜。艾纳香,又名冰片草,叶含龙脑等,可提制冰片。除虫菊是重要的杀虫或驱虫植物。

菊科中有许多著名的观赏植物,如菊花、木茼蒿、金盏花、雏菊和翠菊、万寿菊、孔雀草、百日菊等。常见的菊科杂草有刺儿菜、泥胡菜、飞机草和紫茎泽兰等 。




下一篇:蟾蜍草
上一篇:小飞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