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技术区 > 植物篇 > 地被类植物技术篇 > 观音草

观音草

广西花卉网 / 2018-04-14

观音草(学名:Peristrophe baphica)为爵床科观音草属的植物。中药材,别名:白牛膝,小泽兰,辣子七,围苞草,水牛膝,盖膝草,土苋菜,麻牛膝。

分布在斯里兰卡、中南半岛新几内亚岛、印度、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江苏、上海、福建、 湖南、云南、江西、广东、海南、贵州、湖北、广西等地,生长于海拔500米至1,000米的地区,多生于林下,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。分爵床科观音草和百合科观音草。

基本信息

  • 中文名称

    观音草

  • 拉丁学名

    Peristrophe baphica (Spreng) Bremek

  • 别称

    爵卿、香苏、赤眼老母草、赤眼、小青草、晴蜓草,染色九头狮子草

  • 二名法

    染色九头狮子草

  • 植物界

  • 被子植物门 Angiospermae

  • 双子叶植物纲 Dicotyledoneae

  • 亚纲

    合瓣花亚纲 Sympetalae

 
  • 管状花目 Tubiflorae

  • 爵床科 Acanthaceae   

  • 亚科

    爵床亚科 Ruellioideae

  • 爵床族Justicieae狗肝菜亚族Diclipterinae

  • 观音草属 Peristrophe 

  • 分布区域

    印度斯里兰卡、中南半岛、马来西亚到新几内亚岛,中国东、南部

  • 海拔范围

    500-1000

形态特征


多年生,直立草本,高可达1米枝多数,交互对生,具5-6钝棱和同数的纵沟,小枝被褐红色柔毛,老枝具淡褐色皮孔。叶卵形或有时披针状卵形,顶端短渐尖至急尖,基部阔楔尖或近圆,全缘,长3-5 (7.5)厘米,宽1.5-2 (3)厘米,纸质,干时黑紫色,嫩叶两面被褐红色柔毛,老时上面渐无毛;侧脉每边5-6条;叶柄长约5毫米。

;观音草观音草 

聚伞花序,由2或3个头状花序组成,腋生或顶生;总花梗长3-5毫米,后被柔毛;总苞片2-4枚,阔卵形,卵形或椭圆形,不等大,大的长(1.8) -2.3-2.5厘米,宽8-15毫米,小的2-3厘米,顶端急尖,基部楔形,干时黑紫色或稍透明,有脉纹,被柔毛;花萼小,长4.5-5毫米,裂片披针形,

被柔毛;花冠粉红色,长3-3.5(-5)厘米,被倒生短柔毛,冠管直,宽

约1.5毫米,喉部稍内弯,上唇阔卵状椭圆形,顶端微缺,

下唇长圆形,浅3裂;雄蕊伸出,花丝被柔毛,药室线形,下方的1室较小;花柱无毛,柱头2裂。蒴果未见,(据文献记载)长约1.5厘米,被柔毛。花期冬春。

观音草观音草 



分布范围


观音草观音草

产海南(海口、澄迈、琼海)、广东、广西(北海)、湖南、湖北(宜昌、藤县、恩都、阳新、罗田)、福建、江西(九江)、江苏、上海、贵州、云南也产。除黔滇外,生于海拔500-1000米林下。印度、斯里兰卡、中南半岛、马来西亚到新几内亚岛也有分布。原产地热带东南亚至中国秦岭


生长环境

路旁、草地或林下。

主要品类


分爵床科观音草和百合科观音草。

观音草观音草


主要价值


吉祥草吉祥草

用途很广:全草和根均供药用。根能破瘀止痛,主治劳伤瘀血、月经不调、痛经等症。带根全草能消肿、止痛、解毒,主治蛇咬伤、疮疖、疔毒,多用为镇痛药,治胃肠疼痛及溃疡等症。也可制农药,干品研粉撒布,可防治地蚤类害虫;将全草放入烧着的火堆中,可熏治果园中的无脚蜥蜴类害虫及菜园中蝶类害虫;鲜品加热水浸汁喷洒,可防治蚜虫和甲虫。用可作芳香剂。

产于我国南部各省, 多生于山坡林边草地和 沟谷丛林边, 路边湿地、 村落城镇庭园中也极为常见。

性状

全草长10-60cm。根细而弯曲。茎具纵棱,直径2-4mm,基部节上常有不定根;表面黄绿色;被毛,节膨大成膝状;质脆,易折断,断面可见白色的髓。叶对生,具柄;叶片多皱缩,展平后呈卵形或狼状披针形,两面及叶缘有毛。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、苞片及宿存花萼均被粗毛;偶见花冠,淡红色。蒴果棒状,长约6mm。种子4颗,黑褐色,扁三角形。气微,味淡。 以茎叶色绿者为佳。

性味

咸辛,寒。

  • ①《本经》:咸,寒。
  • ②《别录》:无毒
  • ③《纲目》:微辛。归经

《闽东本草》:入肝、胆二经。观音草观音草

功效与作用

清热解毒,消肿散血。 咽喉肿痛,风湿痛,打伤,瘰疬。全草3~5钱,水煎服。 腹痛,腰痛,跌打损伤,根2~5钱,水煎服;外用适量,捣烂外敷。

药用部位:全草。

药用功能:风湿关节痛、小儿惊风。

药用主治:毒蛇咬伤、小儿惊风、口腔炎、疖、痈、尿路感染、中耳炎、风湿性关节炎。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10-15g,鲜品30-60g;或捣汁;或研末。 外用:鲜品适量,捣敷;或煎汤洗。

注意

  • ①《本草汇言》:过服亦克脾气。
  • ②《闽东本草》:脾胃虚寒,气血两虚者不宜。

附方

  • ①治感冒发热,咳嗽,喉痛:爵床五钱至一两。煎服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  • ②治疟疾:爵床一两。煎汁,于疟疾发作前三至四小时服下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  • ③治钩端螺旋体病:爵床(鲜)八两。捣烂,敷腓肠肌。(《云南中草药》)
  • ④治酒毒血痢,肠红:小青草、秦艽各三钱,陈皮、甘草各一钱。水煎服。(《本草汇言》)
  • ⑤治黄疸,劳疟发热,翳障初起:小青草五钱,煮豆腐食。(《百草镜》)
  • ⑥治肾盂肾炎:爵床三钱,地菍、凤尾草、海金砂各五钱,艾棉桃(寄生艾叶上的虫蛀球)十个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(《江西草药》)
  • ⑦治乳糜尿:爵床二至三两,地锦草、龙泉草各二两,车前草一两半,小号野花生、狗肝菜各一两(后二味可任选一味,如龙泉草缺,狗肝菜必用)。上药加水1500~2000毫升,文火煎成400~600毫升,其渣再加水1000毫升,文火煎取300~400毫升,供患者多次分服,每日一剂,至少以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,或于尿转正常后改隔日一剂,维持三个月,以巩固疗效。(《全展选编·传染病》)
  • ⑧治肝硬化腹水:小青草五钱。加猪肝或羊肝同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
  • ⑨治筋骨疼痛:爵床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  • ⑩治疳积:小青草煮牛肉、田鸡、鸡肝食之。(《纲目拾遗》)
  • ⑾治雀目:鸡肝或羊肝一具(不落水),小青草五钱。安碗内,加酒浆蒸熟,去草吃肝。加明雄黄五分尤妙。(《百草镜》)
  • ⑿治口舌生疮:爵床一两,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  • ⒀治痈疽疮疖:小青草捣烂敷。(《本草汇言》)
  • ⒁治瘰疬:爵床三钱,夏枯草五钱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
  • ⒂治跌打损伤:爵床鲜草适量。洗净,捣敷患处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


下一篇:宝铎草
上一篇:棕叶狗尾草